首页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
您的位置: 首页 > 经典语录 >

元宵佳节,邂逅这些最美诗词


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——元宵节,民间自古有“正月十五闹元宵”之俗,各种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,使元宵节成为“年”的高潮,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歌之咏之,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,至今读来依然唇齿留香,回味无穷。关于元宵节的诗词你知道多少呢?

《元宵夜煮浮元子》

周必大

今夕是何夕,团圆事事同。

汤官寻旧味,灶婢诧新功。

星灿乌云里,珠浮浊水中。

岁时编杂咏,附此说家风。

民以食为天,中国的好多传统节日都与“吃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元宵节也不例外。在这天,人们要吃元宵,寓意团团圆圆。碗里的元宵像是挂在天上的明月,碗里的元宵圆,天上的明月圆,身边的家人圆。

《正月十五夜》

苏味道

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

暗尘随马去,明月逐人来。

游伎皆秾李,行歌尽落梅。

金吾不禁夜,玉漏莫相催。

除了吃元宵,赏花灯和看烟火也是元宵节的传统习俗。全诗生动地描绘了正月十五晚上灯月辉映、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,尤其是最后两句,诗人用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心理描绘来结束全文,言有尽而意无穷,读来使人有余音绕梁之感。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《青玉案·元夕》

辛弃疾

东风夜放花千树。更吹落、星如雨。宝马雕车香满路。

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。

蛾儿雪柳黄金缕。笑语盈盈暗香去。众里寻他千百度。

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

对着众多的人一一辨认,没有自己的心上人,偶一回头,却发现她就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处,古时未出嫁的女子不得随意出门,独守闺房,婚姻大事全靠“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”,但是在元宵节这天,她们可以约上自己的朋友一起到街上赏花灯、猜灯谜,无数的俊男靓女就是在这天一见钟情,定下终身。

《永遇乐·落日熔金》

李清照

落日熔金,暮云合璧,人在何处。染柳烟浓,吹梅笛怨,春意知几许。

元宵佳节,融和天气,次第岂无风雨。来相召、香车宝马,谢他酒朋诗侣。

中州盛日,闺门多暇,记得偏重三五。铺翠冠儿,捻金雪柳,簇带争济楚。

如今憔悴,风鬟霜鬓,怕见夜间出去。不如向、帘儿底下,听人笑语。

落日金光灿灿,像熔化的金水一般,暮云色彩斑斓,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。在如此美景之中,诗人不知自己身处何地。春天的气息已经初漏端倪,但在这元宵佳节谁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?佳节的欢乐让客居他乡的诗人更觉焦躁烦闷。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《十五夜观灯》

卢照邻

锦里开芳宴,兰红艳早年。

缛彩遥分地,繁光远缀天。

接汉疑星落,依楼似月悬。

别有千金笑,来映九枝前。

在正月十五,看花灯是神州大地必不可少的一个传统。红彤彤的灯光映照在每一个人的笑脸上,十五,就是这样的美丽。与王勃、杨炯、骆宾王并称初唐“四杰”的诗人卢照邻则描述了元宵节燃灯的盛况,绚丽多彩的元宵灯火将大地点缀得五彩缤纷,人们在节日之夜观灯赏月,尽情歌舞游戏。

《上元夜六首·其一》

崔液

玉漏银壶且莫催,铁关金锁彻明开。

谁家见月能闲坐?何处闻灯不看来?

唐代诗人崔液的这首《上元夜》把元宵节人们通宵达旦,流连在街道长廊之间,观看花灯的情形描绘得淋漓尽致。它把人声鼎沸、车水马龙、灯火闪烁、繁华似锦的京城元宵夜景一语道尽。连用两个诘句,不仅将盛景迷人,令人不得不往的意思表达得灵活传神,而且给人以无限回味的余地,言有尽而意无穷。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《元夜》

朱淑贞

夸豪斗彩连仙馆,坠翠遗珠满帝城。

一派笑声和吹鼓,六街灯火庆升平。

女诗人朱淑贞也在《元夜》中真实反映了元宵节不仅能观灯赏景,还可以看到歌舞社戏的场面。这首词把元宵盛会描写得绚丽多彩,将一片祥和的盛景描写的淋漓尽致。

《元宵》

唐寅

有灯无月不娱人,有月无灯不算春。

春到人间人似玉,灯烧月下月如银。

满街珠翠游村女,沸地笙歌赛社神。

不展芳尊开口笑,如何消得此良辰。

通常吟诵元宵节的诗句,多描写古时都市场景,而这首《元宵》却取材农村,全诗意境优美感人。灯月辉映的乡村美如画,灯月映照下的村女也格外动人。她们青春焕发,尽情欢颜。如果不是她们的欢声笑语,良辰美景如何才能消受呢?


徜徉在诗词中感受元宵节这个传统节日的魅力,体味古人的热闹、欢乐与悲凉。在此佳节,也祝大家元宵节快乐!

相关文章